剛剛結束的三月,偃旗息鼓的社區(qū)團購撞上了上海疫情。
有人說,疫情過后,應該拍一部電影叫《上海團長》。雖是個段子,卻也道出了多數上海市民此時的心聲。
特殊時期物資緊張,大大小小的社區(qū)團購撐起了人們的一日三餐。誰的手機里還沒置頂幾個團購群,沒死守過幾個“團長”?
奧密克戎疫情從3月初開始在上海迅速蔓延,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,“社區(qū)團購”成了目前上海市民用來對抗買菜焦慮的一個重要民間渠道。
小區(qū)居民過去組建的微信群一下子熱鬧起來,有關各種“資源”——要么是菜,要么是能把菜送到小區(qū)的貨車,消息被鄰居們積極轉發(fā)進群。那些確實能攜帶有效資源、幫大家訂到菜的人,在群里自然地做起了“團長”。
在封控時期,大家充分體會到了什么叫作“一菜難求”,各個小區(qū)開始了一波社區(qū)團購“大戰(zhàn)”,進行自救。
隨著上海疫情的發(fā)展,似乎又帶動了社區(qū)團購的活躍,跟過去不同的是,這次社區(qū)團購的主力軍更多是商家、社區(qū)自發(fā)組織,并主動對接。
許多商家在微博等渠道發(fā)布了團購信息,社區(qū)志愿者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在社區(qū)內部發(fā)起團購。團購過程中,對接人一般采用信息接龍、填寫 Excel 表以及小程序團購等方式收集信息,還有一些團購是通過群接龍、快團團等小程序進行的。
團購的供應商們也轉變思路,首先不少商家結合自身已有的餐品優(yōu)勢,開啟了“大單專送”;工廠類型的品牌方,從 To B 轉向 To C,在疫情期間直接與消費者進行對接,提供大單商品的配送。
疫情反撲,卷土重來,“買菜”這一永恒剛需推動下,商家們要如何才能率先跑出來呢?我們且先來看看“疫情之下的上海實錄”這些身在旋渦之中的商家是如何做的?
這次上海疫情,不少商家的團購服務,不但為眾多用戶提供了便利,解決了買菜需求,也為緩解了疫情帶來的銷售壓力。他們都是如何自救的?
1. 轉換思路,多種形式團購
團購的產品一般都是打包配套的“套餐”形式,比如蔬菜和肉類搭配在一起銷售,商家會提前配好產品種類,方便統(tǒng)一下單配送。
還有一些商家采用了「盲盒」的形式開展團購,比如99元豬肉盲盒,用戶支付99元后,豬肉產品將會在八種盲盒中隨機發(fā)貨。
2. 按需配送,減少庫存積壓
按照用戶的需求供給產品,制定專享的套餐+起送費用,滿額即可配送,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點對點的進行配貨,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資源,不浪費。
通過社群與用戶進行對接,省去中間環(huán)節(jié),減少庫存積壓。
3. 把握社群發(fā)展良機
據反饋,目前上海的買菜平臺訂單火爆,出現爆發(fā)性增長,配送小哥已被約滿,除開線上平臺買菜之后,社群則是大家的唯一買菜渠道,這些社群往往能快速聚流量,有天然的「地域分層」特點,且用戶在社群里都積極搶菜,用戶活躍度也很高。
商家們通過上述的策略,在疫情期間抓住機遇,一方面能夠實實在在滿足用戶的需求,另一方面也找到轉機,提供新的服務。
在官方公布的買菜渠道中,其中大半是社區(qū)團購、社區(qū)電商、開通新零售的超市,可見社區(qū)團購在疫情期中是必不可少的剛需性服務。
在此次上海防疫期間,各大超市都在急急忙忙上線小程序,而原社區(qū)團購平臺早已供不應求。
所以,商家們最好要提前做好準備,早日開通社區(qū)團購平臺,以便打好基礎,隨時應對需求。
剛剛結束的三月,偃旗息鼓的社區(qū)團購撞上了上海疫情。 有人說,疫情過后,
京東最大的拖油瓶—京喜社區(qū)團購淘汰賽已經開始。 繼同程生活、十薈團、叮咚買菜等社區(qū)團購廠商迅
橙心優(yōu)選“自救行動”—常言道,不想當廚子的裁縫不是好司機,而網約司機滴滴在買菜失敗之后,又開
騰訊阿里“世紀大和解”據有關資料報道,阿里和騰訊兩大巨頭正在考慮彼此逐步放開服務,如果成真,
查看更多